“荒草庵”亦称黄草庵,位于青岛市大麦岛村北浮山山麓,负山面海,景色独具一格。
简介
荒草庵又名黄草庵。位于崂山区中韩镇浮山徐家麦岛北。创建于明代。据传该庵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因庙建于山之荒草中而得名,后因黄作孚在此隐居,又名黄草庵。该庵解放后渐。
景观
根据《即墨市志》等多部史籍记载,民国时期该庵主持道士刘阳明称,此庵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山东头、大麦岛、王家麦岛、徐家麦岛、大尧、小尧、浮山后等8个村庄捐资修建,初始规模很小,后由道士高知礼在浙江不断募化,增加殿宇,规模不断扩大,至清朝末年,已成规模。其正殿供奉南海大士,左侧是“三官殿”,右侧是“娘娘殿”,东厢为“七神殿”,西厢为“阎王殿”,对面是“关帝殿”。《胶澳发展备忘录》中曾载,有道士3人,仆役4人。庙产包括土地43亩,荒山四五百亩,由寺观自行管理,每年收入不菲。院落东南建有道士住宿房屋,其山门在东南,形成一个回字形建筑。据麦岛村老人回忆,过去,逢正月十六日这里便举行传统的“荒草庵”庙会。每逢庙会,人山人海,行人如织,热闹非凡。周边各村来此表演锣鼓队、高跷队,还有舞龙灯、耍狮子、跑旱船等节目。浮山所东北街雅乐组也经常前来助兴,演奏的《苏武牧羊》、《游湖》、《老扫殿》等节目,给“荒草庵”庙会增添不少色彩。
特色
荒草庵旁山环水绕,石桥镜湖,鸟鹊聚集,环境幽雅宜人。庵院前后有大小泉眼喷涌无数,据说大而为井者名“神水泉”,远近求水者络绎不绝。据前来取水的老人说,此水甘甜纯澈,历代均传有神效。庵前有三株老枫杨,一株已经枯朽,只存主干,另两株“长势旺盛,曲盘旋,遮天蔽日”。庵内两大一小三株银杏树,东侧两株大树枝叶交通,是青岛市地区雌雄并植的夫妻树中长势最为茂盛者,西侧10余米处一株较小,当是夫妻树分蘖的后代。雌雄二树中雌株更为高大粗壮,旺年尤能结果五六百斤,迄今不衰。
现状
荒草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那个时代凝固的历史。然而史志描述得文化气度不凡的荒草庵已经年久失修,残破不堪。“这个姑母子庙(尼姑庵)文革的时候因为要除四旧,就被人糟蹋了,现今成了这个样子”一位居住在附近的黄姓老人向我们描述。六间正殿仅剩下正队大门的一间,且大门紧闭。窗户被铁丝紧钉,似乎在向人们解释它过去辉煌的历史及现在无奈的命运。从窗户向里望,里面废置物品堆积,俨然成了一个废物垃圾场。而除了仅存的一间庙宇遗存,剩下的原属荒草庵内的都成了四合院式的组合居民住宅。“我是大概四五年前来到这里的,我是临沂人,来的时候这里就已经是这个样子了,现在这个庵属于浮山的社会福利院”一位院内的徐姓居民说。而再观四周,许多与荒草庵历史文化气息很不相符合的景象比比皆是——其中一面墙上挂着一张写有“网吧”的大帆布;一户人家窗户上写着“凉皮”;洗晒的衣服;废置的旧家具……而作为荒草庵文化一部分的自然奇观银杏树,除了嵌在在树上的景观标示牌外,得不到任何有效保护。“那棵树可能革左右的时候就被扒了树皮,后来人觉得不行,就给它支上了几根架支撑住它,”黄姓居民指着左边的大树说。然而对于一棵超过五百年的大树来说,几根支架似乎还远远不够。
历史
“荒草庵”亦称黄草庵,在大麦岛村北浮山山麓,负山面海,景色独具一格。根据《即墨市志》等多部史籍记载,民国时期该庵主持道士刘阳明称,此庵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清朝末年,已成规模。其正殿供奉南海大士,左侧是“三官殿”,右侧是“娘娘殿”,东厢为“七神殿”,西厢为“阎王殿”,对面是“关帝殿”。院落东南建有道士住宿房屋,其山门在东南,形成一个“回”字形建筑。据麦岛村老人回忆,过去,逢农历正月十六日这里便举行传统的“荒草庵”庙会。荒草庵院前后有大小泉眼喷涌无数,据说大而为井者名“神水泉”。庵内两大一小三株银杏树,东侧两株大树枝叶交通,是青岛市地区雌雄并植的夫妻树中长势最为茂盛者,西侧10余米处一株较小,当是夫妻树分蘖的后代。
荒草庵是那个时代凝固的历史。然而却发现原先被史志描述得文化气度不凡的荒草庵已经年久失修,残破不堪。“这个姑母子庙(尼姑庵)文革的时候因为要除四旧,就被人糟蹋了,现今成了这个样子。
古庵的现状与曾经的历史是分不开的。了解到,“文革”运动对古庵文化造成了致命打击。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也不可否认商业气息助长了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浮躁之风盛行,给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带来了冲击和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社会面临转型,而怎样对待这些重要的文物古迹成了题中之议。修缮荒草庵,也已经有了其必要性:
荒草庵作为道教文化的一部分,其修缮对于青岛市市最近提出的“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2008年实现城市文化品位升腾”,实现青岛文化的软着陆具有重大影响,且荒草庵对于构建浮山文化风景圈具有重大意义。荒草庵位于浮山山麓,其西侧是清末著名维新人士康有为之墓,越过山南便是明代即墨区进士黄作孚曾隐居读书的全圣观。浮山上有许多历史遗迹,明朝洪武年间为防倭寇,在浮山设军事建制“所”,曾有军士1000余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亚洲的惟一战区在青岛,而浮山则是主战场之一。
据《胶澳志》载,浮山“山势险峻,为日、德当年攻守最烈之战场”,现银川路南端的路旁山上还可以看到当年的战争遗迹。浮山作为崂山向青岛市市区的延伸部分,其自然景观亦是美不胜收——浮山九点云连峰美景、五六百年古银杏、清澈保健的泉水、以及曾经作为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主材料浮山花岗石石等,都被世人称道。
人文与自然的交织综合,构成了浮山独特的风景文化风貌。如若以浮山为中心构建浮山文化风景圈,必然惠及山下青岛市民。浮山文化风景圈也会成为青岛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推动青岛2008年奥帆赛在更高层次上成功举办,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构建浮山文化风景圈已经成为众望所归。
浮山森林公园-荒草庵.马蜂窝.20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