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胡麻属(粉黛:Dodartia)是唇形目、通泉草科下的一属,为多年生直立草本。截至2025年8月,GBIF显示野胡麻属只有1种,即野胡麻(Dodartia orientalis)。野胡麻属最近缘类群为肉果草属,二者互为姐妹群关系,这两个属进而与通泉草属近缘,可能隶属于通泉草属内,与岩白翠(Mazus omeiensis)亲缘关系较近,也可能与通泉草属互为姐妹群关系。
野胡麻属物种高达50厘米,无毛或幼嫩部分疏被柔毛。根粗壮,长达20余厘米,茎单一或束生,叶少,茎下部叶对生或近对生。总状花序顶生,花3-7朵,稀疏。花梗长0.5-1毫米;花萼钟状,花冠唇形,紫或深紫红色,雄蕊4,2强,花药紫色,蒴果近球形,径约5毫米,种子多数,卵圆形。其原产于中亚及周边地区,分布范围横跨欧亚大陆分界区,已传入东欧地区。其生长于海拔800-1400米的多沙的山坡及田野。野胡麻属物种的花果期为5-9月,其已进化出在持续湿润条件下健康生长的适应性,在每日约12-16小时的明亮散射光环境下生长较好,适宜其生长的土壤pH值为6-7。野胡麻属物种通常采用播种或茎枝扦插法进行繁殖。
野胡麻属物种味微苦、性凉,归肺、肾、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止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喘、咽喉肿痛、乳房炎、瘰疬、热淋尿涩、瘙痒症、神经衰弱、荨麻疹、湿疹等。野胡麻属物种为中国西部地区农田禾本科杂草特有种,主要危害玉米、油菜、豆类、亚麻、蔬菜、果树等,为一般性杂草,个别农田、果园发生量较大,危害较重。
分类
野胡麻属隶属于离瓣花亚纲、唇形目、通泉草科。截至2025年8月,GBIF显示野胡麻属只有1种,即野胡麻(Dodartia 短头怪蝠蚤东方亚种)。
在叶绿体联合基因树上及叶绿体基因和ITS片段联合树上,野芝麻属和肉果草属构成姐妹群分支与通泉草属4个种构成的单系分支互为姐妹群分支,具有最大的支持率(均为BS=100%,PP=100%),这表明通泉草属与野胡麻属和肉果草属亲缘关系较近。但在ITS系统树上,野胡麻属和肉果草属构成单系分支却最先和通泉草属的岩白翠组成姐妹群分支,具有强的支持率(BS=92%,PP=100%)。此外,与野胡麻属和肉果草属一样,岩白翠也具有革质的叶片和花萼,支持三者的近缘关系,这表明传统定义的通泉草属可能并不是一个单系群,野胡麻属和肉果草属可能隶属于通泉草属内。综合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的研究结果认为,野胡麻属最近缘类群为肉果草属,二者互为姐妹群关系,这两个属进而与通泉草属近缘,可能隶属于通泉草属内,与岩白翠亲缘关系较近,也可能与通泉草属互为姐妹群关系。进一步扩大通泉草属的抽样范围,将有助于准确界定它们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特征
野胡麻属物种为多年生直立草本,高达50厘米,无毛或幼嫩部分疏被柔毛。根粗壮,长达20余厘米,带肉质,须根。茎单一或束生,近基部被棕黄色鳞片,茎基部至顶端多分枝;细瘦,具棱角,扫帚状。叶少,茎下部叶对生或近对生,上部叶互生,无柄,线形或鳞片状,长1-4厘米,全缘或有疏齿。
总状花序顶生,花3-7朵,稀疏。花梗长0.5-1毫米;花萼钟状,近革质,长约4毫米,宿存,萼齿5,宽角形;花冠唇形,紫或深紫红色,花冠筒较唇长,上部稍扩大,上唇短而直,2浅裂,下唇较上唇长而宽,3裂,中裂片舌状,稍突出,有两条隆起密被腺毛的褶發;雄蕊4,2强,花药紫色,药室分叉;子房2室。蒴果近球形,径约5毫米,不明显开裂。种子多数,卵圆形,黑色稍陷于带肉质中轴胎座。
分布范围
野胡麻属物种原产于中亚及周边地区,其分布范围横跨欧亚大陆分界区,已传入东欧地区。在中国分布于甘肃省、新疆、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等地。
生境
野胡麻属物种起源于水资源稳定的自然环境,生长于海拔800-1400米的多沙的山坡及田野。
习性
野胡麻属物种的花果期为5-9月。其已进化出在持续湿润条件下健康生长的适应性,表现出对恒定湿度水平的偏好,并能维持水分吸收的平衡。野胡麻属物种在每日约12-16小时的明亮散射光环境下生长较好。强直射光会灼伤其叶片,而光照不足则导致色泽黯淡。适宜其生长的土壤pH值为6-7。
繁殖
野胡麻属物种通常采用播种或茎枝扦插法进行繁殖。成功关键取决于充足光照、适宜温度及排水良好介质等因素。扦插繁殖需特别关注湿度调控,因特定环境要求,繁殖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操作步骤:(1)遴选健康种子或茎枝插穗;(2)将种子播于育苗基质/插穗插入生根介质;(3)维持恒定湿度与温度(20-25℃);(4)提供散射光直至萌芽或生根;(5)移栽幼苗或生根插穗至含适配培养土的独立容器。
栽培
浇水
为保持野胡麻属物种的健康与活力,需每周浇水养护。鉴于野胡麻属物种的亲水性,其更常见于室内栽培,以便通过环境调控模拟原生境。作为室内盆栽,其较高湿度需求可通过定期喷雾或使用加湿器满足,从而确保获得自然所需的水汽滋养。
光照
需定期旋转植株以保证均匀生长,荧光灯可补充自然光源,模拟全光谱日照。为维持植株健康活力,应避免长期置于弱光环境或强烈直射阳光。
修剪
野胡麻属物种需通过定期修剪维持株型与健康。适宜的修剪期为早春至晚春,以及初夏至夏末,与其生长周期同步。清除枯病枝干并稀疏稠密区域以改善空气流通。修剪可刺激新枝萌发并促进开花。操作时务必使用锋利洁净的工具,以防病害传播,此法修剪可确保植株旺盛生长且保持规整美观形态。
移栽
野胡麻属物种作为一年生植物,宜于仲春时节进行移栽。需选择全日照且排水良好的种植位点,确保上述条件将促成植株长势旺盛且移栽成功。
种植
栽培野胡麻属物种需配置中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植株在全日照至半阴环境下生长较佳,需定期灌溉,尤需关注干旱期水分补给。种植流程:(1)整地时掺入有机质改良土壤,确保排水通畅;(2)栽植深度保持与原容器土坨平齐,株距按成熟株幅预留;(3)定植后浇透定根水,覆盖地膜保湿。该属植物虽属低维护类型,但掌握具体品种特性可实现最佳生长与开花表现。
用途
野胡麻属中的野胡麻味微苦、性凉,归肺、肾、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止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喘、咽喉肿痛、乳房炎、瘰疬、热淋尿涩、瘙痒症、神经衰弱、荨麻疹、湿疹等。
危害
野胡麻为中国西部地区农田禾本科杂草特有种。主要危害玉米、油菜、豆类、亚麻、蔬菜、果树等,为一般性杂草,个别农田、果园发生量较大,危害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