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仪

是仪(约公元170—251年),字子羽,三国时期北海营陵(今山东省昌乐县)人。是仪在东汉孙吴两朝做官,历任骑都尉、侍中、尚书仆射等职,八十一岁时病逝。

是仪本姓氏,起初担任营陵县县吏,后在北海郡郡里任职。郡相孔融说,“氏”字是“民”无上,可改为“是”。是仪于是就改姓为“是”。是仪后来依附刘繇,避乱到江东。刘繇军队失败,是仪迁居会稽郡。嘉禾三年(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孙权关心蜀汉情况,派遣是仪出使蜀汉与其加强结盟友好。是仪作为使节的言行举止很合孙权心意,后在东吴历任骑都尉、忠义校尉裨将军偏将军、侍中、中执法、尚书仆射等官,先封陈修,后进封都乡侯。

是仪文武兼备,清明节忠诚,为国家服务数十年,未曾有过错,死前遗命家人,丧事“务从省约”。孙权感叹:假使人们都像是仪一样,也就用不着法令科条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是仪本姓氏,起初担任营陵县(今山东昌乐)县吏,后在北海郡郡里任职。郡相孔融说,“氏”字是“民”无上,可改为“是”。是仪于是就改姓为“是”。是仪后来依附刘繇,到江东躲避战乱。刘繇的军队战败,是仪迁徙到会稽郡

应召奉君

孙权继承掌管大业之后,用措辞委婉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到了之后受到亲近信任,专门掌管机密事务,被授予骑都尉官职。

吕蒙图谋偷袭关羽,孙权就这件事询问是仪,是仪认为这个计策很好,便劝孙权听从。跟随孙权讨伐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平定荆州市之后,在武昌建都,是仪被拜为裨将军,后来被封张翼,担任侍中。孙权想要再授予是仪掌兵权,是仪自认为没有才能,坚决推辞不接受。黄武年间,孙权派遣是仪到皖县去见将军刘劭,想要引诱曹休前来。曹休到来后,吴军大败曹休军,是仪升任偏将军,进宫省察尚书事务,在外总管协调各官署事务,兼管诉讼之事,孙权还让是仪教导各位公子读书学习。

辅佐太子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迁都建业,太子孙登留下来镇守武昌,孙权派是仪辅佐太子。太子敬重他,做事之前先向他咨询,然后才施行。是仪被进封都乡侯。嘉禾元年(232年),是仪随从孙登回到建业,又被授为侍中、中执法,像以往一样处理各类官府事务、兼管诉讼之事。

蜀相诸葛亮去世后,孙权关心蜀汉的情况,派遣是仪出使蜀国重申巩固盟好之事。他奉命出使,处理事务很合孙权旨意,后来被任命为尚书仆射

忠心报国

赤乌五年(242年),孙权先后立太子孙和及鲁王孙霸,但孙权宠爱孙霸,是仪当时兼任鲁王傅,认为孙和与孙霸的待遇似乎一样,有所不妥,于是上疏建议派鲁王镇守四方,使之成为国家的藩篱辅弼。同时提出太子与藩王(二宫)应当有等级上的差别对待,端正上下之间的秩序,表明教化的根本。为此事,是仪连续上书了三四次。作为鲁王傅,是仪能竭尽忠诚,动辄加以规劝;对上奉事勤奋,与人相交恭敬。

是仪服务国家数十年,从来没有过错。等到卧病不起时,留下遗嘱要用朴素的棺木,以平时所穿的衣服入殓,务必一切从简,享年八十一岁去世。

历史评价

孙权:“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陈寿:“是仪、徐详胡综,皆孙权之时干兴事业者也。仪清恪贞素,详数通使命,综文采才用,各见信任,辟之广夏,其之佐乎!“

徐众:①“古之建姓,或以所生,或以官号,或以祖名,皆有义体,以明氏族。故曰之以土而命之氏,此先王之典也,所以明本重始,彰示功德,子孙不忘也。今离文析字,横生忌讳,使仪易姓,忘本诬祖,不亦谬哉!教人易姓,从人改族,融既失之,仪又不得也。”;②“是仪以羁旅异方,客仕吴朝,值谗邪殄行,当严毅之威,命县漏刻,祸急危机,不雷同以害人,不苟免以伤义,可谓忠勇公正之士,虽祁奚之免羊舌肸庆忌之济朱云,何以尚之?忠不谄君,勇不慑耸,公不存私,正不党邪,资此四德,加之以文敏,崇之以谦约,履之以和顺,保傅二宫,存身爱名,不亦宜乎!”

轶事典故

宁死不诬他人

孙权晚年猜忌心益盛,任命中书郎吕壹任典校郎,负责监察诸官府及州郡的文书,加强对孙吴官员的监督。吕壹因此作威作福,排陷无辜,诋毁大臣,借机报复有仇有怨者,群臣畏之如虎,唯恐避之不及。

赤乌元年(公元238年)的一天,吕壹诬告江夏知府刁嘉,称之诽谤国家政权,还列举了数名证人。孙权大怒,下令将刁嘉逮捕入狱,彻底追查审问。当时与刁嘉一起的人都畏惧吕壹,都招供说是听到刁嘉诽谤之言,只有侍中是仪说没听到过。孙权又下令逮捕是仪,日夜连审,诏令愈来愈严厉,群臣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是仪在受审后回答说:“如今刀锯已压在臣的脖子上,臣下怎敢为刁嘉隐瞒,自取灭亡,成为对君王不忠之鬼!但是知与不知当有始未。”他据实回答,毫不改口。孙权发现是仪是个奉行大义的君子,于是将其释放。因此,刁嘉也免遭处罚。

节俭不受恩惠

是仪从不经营家财,不接受别人的施惠,房舍财物能供给日常生活就行。邻居有人建起大宅,孙权出行望见,问人是谁建起大宅,他身边的人回答说好像是是仪家。孙权说是仪俭朴,一定不是他。一问果然是别人家。是仪就是这样收到孙权的信任和了解。是仪衣着不精制,饮食极简便,乐于赈济赡养贫困之人,家中无什么储蓄。孙权听说后,前往他家,要求看看他家吃的饭菜,并亲口尝食,对此深为叹息,当即增加是仪的俸禄和赏赐,扩增他的田地住宅。是仪多次推辞谢绝,因这种恩惠而心中不安。等到是仪重病卧床,他留下遗嘱要求用一般棺木安葬,穿戴平时衣服入殓,一切务必节省简约。

忠君正己达人

是仪常常举荐人才进献良谋,从未说过别人短处。孙权常责备他不谈论政事,没有是非,是仪回答说:“圣明君主在上,为臣谨守本职,担心于职不称,实在不敢以愚笨的管见言辞,来干扰皇帝视听。”是仪奉事国家公职几十年,未曾有所过失。吕壹多次诬陷告发将相大臣,有的人竟被他告发有罪达四次之多,唯独没有借口告发是仪。孙权感叹说:“如果人人都像是仪那样,还到哪里去施用什么法律条令呢?”

《三国志》卷六十二《吴书十七》是仪胡综传第十七.微信读书.2025-09-03

清廉潍坊•廉政史话——是仪.微信公众平台.2025-09-03

三国名臣是仪“清直廉俭”故事拾遗.中共徐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徐州市监察委员会网站.2025-09-05

“榱椽之佐”属是仪.新浪财经.2025-09-04

中国廉政文化历史故事 | 是仪一生节俭奉公(十九).澎湃新闻-澎湃号.202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