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桥(Jinshui Bridge),是位于东城区内外金水河上的汉白玉石桥,由外金水桥、内金水桥两部分构成。其中外金水桥为七座三孔拱券式,中间桥面长23.15米,宽8.55米;内金水桥为五座单孔拱券式,中间桥面长23.15米,宽6米。
金水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初为木桥,景泰三年(1452年)换成石桥,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再度修缮。新中国成立以后,金水桥历经数次修缮和提升,已成为游客参观天安门、故宫、中山公园、太庙的重要通道。2014年8月,金水桥更换金色护栏。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包括外金水桥在内的“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天安门建金水桥的历史可追溯到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至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金水桥及端门、承天门各五间”,金水桥也称五龙桥,“在承天门外者称外五龙桥,居午门内者称内五龙桥。”朱棣称帝后,拟迁都于北京,于永乐四年(1406年)“诏命明年始建”北京宫殿,“悉如南京之制而弘敞过之”。永乐十八年(1420年),新宫建成。
根据清代孙承泽《春明梦余录》:“(洪武)二十五年建金水桥及端门、承天门楼各五间,长安东西三门,北京宫殿悉仿其制。”以及姚之骃《元明事类钞》:“永乐十五年建北京宫殿,有瑞霭浮空,金水桥河冰凝结浮图诸像。”金水桥大体上与明永乐帝肇建紫禁城同时进行,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初为木桥,景泰三年(1452年)换成石桥,其造型与南京金水桥一致。后世,金水桥又有多次重修,如《明会要》称:“嘉靖元年四月,重修金水玉河二桥。”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再度修缮。此后虽几经修整,但整体建筑格局没有改变。
新中国成立以后,金水桥历经数次修缮和提升,已成为游客参观天安门、故宫、中山公园、太庙的重要通道。1954年6月,金水桥北岸的两座临时性观礼台改建为混合建筑,随后又多次进行过扩建。同年,金水桥两侧绿化工程动工。两侧灰观礼台改建成总面积5100平方米的四块绿地,栽种1万多株松树、落叶乔木和花灌木,种草3000平方米。1991年,相关单位为金水桥安装护栏,1994年金水桥两侧增加喷泉。
2004年,太庙戟门前金水桥启动防风化保护工程,经三轮专家论证,对驳岸石砌体鼓闪处归安,用同质材料修补裂缝孔洞,并用化学材料清洗314块汉白玉栏板、望柱并进行化学保护。2008年至2009年,金水桥进一步修缮:品级桥剔除混凝土罩面恢复传统青砖,东公生桥修缮桥面、望柱及栏板,西公生桥修缮望柱及栏板。
2014年8月15日20时至16日凌晨4时,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5周年,提升天安门地区整体环境水平,天安门前7座金水桥上原有的白色护栏被拆除,更换为与天安门地区护栏风格、色调一致的金色护栏。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首都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15个遗产构成要素包括:钟鼓楼、万宁桥、景山公园、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等。
桥体设计
名称由来
金水桥得名于桥下的金水河。据《元史·河渠志》记载:“金水河源出于京西宛平街道玉泉山,流至义和门南水门入京城,故得金水之名。”按照古代五行学说,西方属于金,金又生水,因此有金水河之称,根据地理位置又被分别命名为内外金水河。
桥体结构
外金水桥
外金水桥为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一共七座,横跨于天安门、太庙、社稷坛前的金水河上。中间的桥称为“御路桥”,桥面最为宽阔,长23.15米,宽8.55米。御路桥左右的桥宽5.78米,称为“王公桥”,王公桥外侧的桥较窄,宽4.55米,称为"品级桥"。桥的建筑装饰也不一样。“御路桥”的汉白玉栏杆柱头上为蟠龙雕花柱,下衬云板。其余四座的汉白玉栏杆上皆雕成荷花栏柱。
外金水桥设计缜密,造型别致。五座石桥分别与天安门城楼的五个门洞相对应。桥南(包括桥)距城门洞62米,桥与桥之间距离5米。桥稍有坡度,中间出现拱面,而且桥身中间窄,两端宽,呈“工”型。
内金水桥
内金水桥为单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一共五座,位于故宫内太和门前广场内金水河上。居中的桥为御路桥,最长最宽,桥长23.15米,宽6米。
内金水桥造型设计考究,典雅壮美,五座石桥随着金水河河道成弧形排列。其结构独特而巧妙,与殿门及南北通道十分协调,同整个广场构成一个和谐、美观的整体。
设计者
金水桥的设计者一说为河北曲阳人杨琼,一说为苏州金山人陆祥。其中有学者认为金水桥的蓝本是元代宫城的周桥。而周桥的设计师和主持建造者是元代河北曲阳,出身于石工世家的杨琼,其石雕技艺“每自出新意,天巧层出,人莫能及焉”。
另一种说法称金水桥为明代石匠陆祥雕造的,他是苏州金山人。历史上金山一带以细石匠知名。早在朱元璋营建南京时,陆祥已是非常著名的石匠了。朱棣营建北京宫殿,又专门把他征调到了北京,由他来掌管北京宫殿、坛庙的石活。《苏州香山帮建筑》称其技艺“有巧思,尝用石方寸许,刻镂为方池以献,凡水中所有鱼龙荇藻之类皆备,曲尽其巧。”
文化特色
历史功能
秋谳大典
天安门外金水桥西,曾进行过盛大的“秋谳大典”,也就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等对死刑案件的复审和会审,这项制度源于明代的朝审,清代之后趋于完善,因为在每年八月下旬左右举行,故而又称为秋审。
礼仪规范
在古代皇权社会,金水桥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外金水桥一共有7座,中间是皇帝专用的“御路桥”,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不仅路面最宽阔,望柱也最精美;“御路桥”两旁是“王公桥”,桥面略为窄小,只允许宗室亲王行走;再远的两座分别是“品级桥”,允许三品以上的文武百官行走;最远的两座桥更加窄小,且为单孔石桥,位于太庙和社稷坛前,称为“公生桥”,供四品以下官员等人行走。
皇帝到天坛和先农坛祭祀时,其仪仗和辇轿,王公大臣和兵役、太监等先按五路纵队齐出天安门,然后按等级分七路纵队通过外金水桥,到大清门时又合并成三路纵队。但按等级经过金水桥的规定只是随皇帝出入时使用,平时不管是几品官员上下朝,一律走天安门两侧的“公生桥”。
文物遗存
金水桥之南北各安置面南背北、身躯庞大的石狮一对。这两对石狮是北京最高大的石狮子,高3.4米,雕刻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头顶十三个疙瘩,按当时规制,是最高等级的石狮。
相关评价
作为进入明清皇城的先导区域,外金水桥是明清两代由皇城通向南郊祭祀的必经之路,也是如今国家举办重大庆典活动的礼仪空间,始终承担着重要的礼仪功能。(央视新闻 评)
内外金水桥都以精美的汉白玉筑就,造型舒展秀美,好似条条华丽的玉带,交相辉映,将宏伟壮观的天安门与紫禁城连接起来,古朴雅致。(北京日报 评)
Capital submits bid for world heritage status.人民网.2025-08-19
法治日报:法治护航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北京东城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2025-08-19
画里京城|老北京的桥.北京印迹inBeijing-百家号.2025-08-19
金水桥记趣.北京市人民政府.2025-08-19
金水桥.北京政府天安门地区管委会.2023-12-22
【故宫里的桥】.故宫博物院.2025-08-19
揭秘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始建于何时 设计者到底是谁?.人民网.2025-08-19
#古代建筑#【千载金....中国文物网-新浪微博.2025-08-19
中轴线上,寻访古桥趣闻…….北京市水务局.2025-08-19
创建600年之际,故宫再登国家名片.齐鲁晚报网-百家号.2025-08-19
金水映江山|飞虹横卧立国都.京报网-百家号.2025-08-19
天安门前7座金水桥换金色护栏.映象网.2025-08-19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百家号.2025-08-19
天安门金水桥开始修缮 迎接建国60周年(2).台海网.2025-08-19
北京:金水桥更换金色护栏[组图].黄埔军校同学会.2025-08-19
北京留存的元代石狮造型独特:顽皮、塌腰、踩银锭.北京日报客户端-百家号.2025-08-19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澎湃新闻.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