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泽民,1964年12月29日生于北京,祖籍宁波慈城,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系,同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攻读艺术心理学硕士学位,中国作家,翻译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1991年,余泽民从北京出发,经多国抵达匈牙利投奔大学好友,却发现好友已迁至奥地利。1992年匈牙利恢复对华签证,余泽民成了非法居住者,面临遣送风险。在匈牙利,余泽民结识了海尔奈·亚诺什,二人后来合作向匈牙利推广《道德经》《山东汉画像石汇编》等中国文化书籍。1993年初春,余泽民结识了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1998年5月,二人走访了中国文化名城。1999年,余泽民在布达佩斯找到一个翻译编辑工作,并做了三年多。他翻译的第一本凯尔泰斯·伊姆雷的作品是《英国旗》,从2003年到2006年,余泽民翻译了《另一个人》《命运无常》《船夫日记》和《英国旗》四本凯尔泰斯作品并出版。余泽民后来定居布达佩斯,他被誉为“东欧文学的代言人”,翻译了凯尔泰斯·伊姆莱、艾斯特哈兹·彼得等多位匈牙利名家的30余部作品,在中国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都有很大影响。此外,他自己也发表了小说《匈牙利舞曲》《狭窄的天光》《纸鱼缸》和散文集《欧洲的另一种色彩》等。在译介匈牙利文学的同时,余泽民也致力于中国文学在匈牙利的传播。2016年,他把《撒旦探戈》翻译成了中文;次年8月,《撒旦探戈》中译本由译林出版社出版。2024年,余泽民受邀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欧语学院师生作题为“当代匈牙利文学”的专题讲座。
2017年,余泽民获匈牙利政府颁发的“匈牙利文化贡献奖”;同年12月,他翻译的《烛烬》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翻译长篇小说奖。2023年,余泽民翻译的诗集《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获得“1573国际诗歌奖”。他为匈牙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卓越贡献,推动了匈牙利和中国两国的文化交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4年12月29日,余泽民出生于北京。他上小学的时候,跟外婆和表姐住在一起。时为红卫兵的表姐在北京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读书,兼任校图书馆的管理员。表姐爱读书,利用工作之便偷偷将蒙尘的繁体、竖版的馆藏书拿回家读,余泽民也跟着读了不少书。
1989年,他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系;同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攻读艺术心理学硕士研究生。1991年,余泽民从北京站出发,经蒙古、俄罗斯、乌克兰前往匈牙利,途中在莫斯科滞留三天,耗时十天抵达后,才发现原本要投奔的大学好友已迁居奥地利,幸而有好友托付的熟人将他接到塞格德的私人诊所。1992年2月,匈牙利恢复了对华签证,余泽民一夜之间变成了非法居住者,不仅失去了工作,还随时有被遣送回国的危险。这段低谷期里,朋友的援手与精神的寄托成了余泽民的 “救命稻草”。三位匈牙利大学生通过匈英字典教他读尤若夫·阿蒂拉的诗《纯洁的心》、唱冷战时期被禁的《假如我是一枝玫瑰》,为他打开了匈语世界的大门。
翻译经历
在匈牙利,余泽民结识了文史学家、出版家海尔奈·亚诺什,对方不仅在他困境时收留他,还带他接触文化界,二人后来合作向匈牙利推广《道德经》《山东汉画像石汇编》等中国文化书籍。1993年初春,余泽民结识了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二人一见如故。1996年,他参演了匈牙利短片《有一个中国人》,并在其中担任主演。1998年5月,余泽民陪同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走访中国文化名城,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曾将他写进书中。1999年,余泽民在布达佩斯一个华人报纸找到一个翻译编辑工作,并做了三年多。余泽民翻译的第一本凯尔泰斯·伊姆雷的作品是《英国旗》,从2003年到2006年,余泽民译、冒福寿审校了四本凯尔泰斯作品——《另一个人》《命运无常》《船夫日记》和《英国旗》陆续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7年,余泽民前往柏林,拜晤大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随行带着自己翻译的四本凯尔泰斯作品,二人聊了四个小时。
余泽民后来定居布达佩斯,他被誉为“东欧文学的代言人”,翻译了凯尔泰斯·伊姆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斯特哈兹·彼得(匈牙利的詹姆斯·乔伊斯)、彼得·纳达斯(卡夫卡文学奖获得者)、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布克奖得主)、马洛伊·山多尔(与托马斯·曼、罗伯特·穆齐尔、卡夫卡并列的大师)、道洛什·久尔吉、苏契·盖佐(匈牙利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巴尔提斯·阿蒂拉、德拉古曼·久尔吉(中东欧文坛具有代表性的“70后”,匈牙利青年小说家)、马利亚什·贝拉(匈牙利当代知名小说家、画家和音乐人)、缪勒·彼得(匈牙利著名作家)等多位匈牙利名家的30余部作品,包括《英国旗》《命运无常》《船夫日记》《另一个人》《一个女人》《博胡米尔·赫拉巴尔之书》《宁静海》《1985》《烛烬》《一个市民的自白》《垃圾日》等,在中国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都有很大影响。他翻译的繁体版《平行故事》第一部《喑哑地带》在台湾获得了“开卷好书奖(翻译类)”。此外,他自己也发表了小说《匈牙利舞曲》《狭窄的天光》《纸鱼缸》和散文集《欧洲的另一种色彩》等。其中,《纸鱼缸》是余泽民在2016年发表的作品,是一篇以90年代的中国和匈牙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其匈文版本由匈牙利汉学家、文学翻译家李察德翻译,并入选了“布达佩斯150年——图书之都2023年”(Budapest 150 – Könyvfőváros 2023)系列庆祝活动。他还曾为张艺谋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关于神父的那个角色翻译对白,后来又翻译了《归来》中一个角色的对白。
在译介匈牙利文学的同时,余泽民也致力于中国文学在匈牙利的传播,曾帮助多位匈牙利汉学家将《道德经》《周易风水》和中国当代作家、诗人的作品译介到匈牙利。2016年,余泽民把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的代表作《撒旦探戈》翻译成了中文。2017年4月20日,第24届布达佩斯国际图书节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千禧公园内开幕。在开幕式上,匈牙利政府向余泽民颁发了“匈牙利文化贡献奖”(PRO CULTURA HUNGARICA),以表彰他多年来为匈牙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的卓越贡献和在匈中两国文化交流方面所扮演的“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同年8月,《撒旦探戈》中译本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这是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国译介。12月28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的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颁奖典礼上,余泽民翻译的《烛烬》获得“翻译长篇小说奖”。2023年,余泽民翻译的匈牙利诗人图尔茨·伊什特万的诗集《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获得“1573国际诗歌奖”。2024年11月27日,余泽民受北京外国语大学欧语学院邀请,为欧语学院师生作题为“当代匈牙利文学”的专题讲座。
个人作品
翻译作品
参考资料
个人作品
书籍作品
参考资料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社会任职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价值意义
余泽民翻译了多部匈牙利作品,为匈牙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卓越贡献,推动了匈牙利和中国两国的文化交流。
余泽民: 读写译 我的三位一体.中国宁波网.2025-10-10
北大校友余泽民获“匈牙利文化贡献奖”.北京大学新闻网.2025-10-10
诺贝尔文学奖丨余泽民: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中文译者和好友 .澎湃新闻.2025-10-10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吃中餐听京剧,读《道德经》,崇拜李白 | 译者专访.上观新闻.2025-10-10
余泽民 Zemin Yu的全部作品 (41) .豆瓣.2025-10-10
校友余泽民最新译著《撒旦探戈》问世 创造翻译史上的奇迹.北京大学新闻网.2025-10-10
旅匈作家余泽民为欧语学院师生作专题讲座.北京外国语大学.2025-10-10
北大校友余泽民荣获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翻译奖 .北京大学.2025-10-10
有一个中国人 Képzelt kínai (1996).豆瓣电影.2025-10-11
讲述《纸鱼缸》的故事 ——“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举办读书分享会.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2025-10-10
匈牙利读者俱乐部分享余泽民作品《纸鱼缸》.中国作家网.2025-10-10
诺贝尔文学奖丨余泽民: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中文译者和好友.澎湃新闻.2025-10-11
北大校友余泽民获“匈牙利文化贡献奖”.北京大学.2017-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