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城区隶属于湖北省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东经114°32′-115°05′,北纬30°00′-30°06′。西接“九省通”武汉市,东连“矿冶之城”黄石市,北与黄冈市地区隔江相望,南同咸宁市地区濒湖毗邻。
截至2019年,鄂城区辖9镇、1乡、1个省级开发区,国土面积592.9平方公里,人口60万。截止2020年12月,鄂城区共18.4万户,总人口51.2万人。
鄂州历史悠久,自春秋战国以来,其间曾两度成为帝王的首都(吴都、鄂都)。鄂城区是鄂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24年,鄂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0.2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
历史沿革
距今7000多年前,境内有人类居住。
夏商之世属三苗之地,西周时为鄂侯领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属鄂县。
三国时,吴王孙权在此建都,晋至南北朝属武昌县。
隋朝,改属江夏郡,唐时设驿,属鄂州。
五代至北宋属武昌县,南宋时置镇,属寿昌军。
元代先后属寿昌军、武黄散府、武昌县。
清代至民国期间先后属武昌县、鄂城县、黄冈县。
1914年改寿昌县为鄂城县。
1996年,鄂城区面积520平方千米,人口约53.9万人。辖4个街道、4个镇、6个乡:古楼街道、凤凰街道、西山街道、樊口街道、燕矶镇、汀祖镇、泽林镇、碧石渡镇、杜山乡、石山乡、新庙乡、沙窝乡、杨叶乡、花湖乡。区政府驻城区明堂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鄂城区总人口603316人,其中(4个街道、9个镇、1个乡):凤凰街道89634人,古楼街道99940人,西山街道52756人,凡口街道21537人,泽林镇60160人,杜山镇27298人,石山镇25440人,新庙镇20665人,碧石镇28762人,汀祖镇52338人,燕矶镇43483人,杨叶镇24953人,花湖镇27643人,沙窝乡28707人。
2004年6月1日,《湖北省民政厅关于鄂州市鄂城区设立长港镇的批复》(鄂民政发[2004]40号):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鄂城区设立长港镇,以原长港农场的范围为长港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夏家沟。
2004年末,鄂城区总人口603698人,辖4个街道、9个镇、1个乡,44个居委会、126个村委会。2005年末,鄂城区辖4个街道、9个镇、1个乡,44个居委会、126个村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鄂城区常住总人口其中:668727人,凤凰街道138032人,古楼街道127600人,西山街道68767人,泽林镇50200人,杜山镇18981人,新庙镇20133人,碧石渡镇24979人,汀祖镇51381人,燕矶镇40286人,杨叶镇22606人,花湖镇34634人,长港镇13273人,沙窝乡26842人,鄂州经济开发区31013人。
地理环境
地形
鄂城区整个版图轮廓呈“三叶型”。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间低平;最高点“四峰山”海拔485.8米,最低点梁子湖,海拔11.7米。
气候
鄂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中纬度地区,季风气候明显,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全区年均气温17.0摄氏度,为鄂东地区最高值。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282.8毫米,年际变化大。全区降水量的地域分布特点是:西北部略多于东南部,中部和西南部介于两者之间。全区季节气候十分明显,秋、冬两季主导风向是偏北风,春、夏两季主导风向是偏东风。全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3.7小时,平均每天5.5小时。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鄂城区矿藏资源丰富,有铁、铜、钴、金、银等金属矿数十种和沸石、膨润土、珍珠岩石等非金属矿30余种,其中尤以铁、铅矿藏储量大、品质好。
生物资源
鄂城区有稻、麦、豆等农作物品种200多个,银鱼,胭脂鱼、螃蟹等水生动物100余种,莲、菱、鸡头果等水生植物20多种,猪、牛、羊等畜禽品种近百个,杨、柳、松等树木数百种。鄂城区也是湖北省珍珠、螃蟹、茭头等农副产品的重要出口基地。
行政区划
1949年属大冶专区,1952年属黄冈专区,1953年属黄冈专区管辖,
1979年,由黄冈市地区管辖,实行市、县分治,鄂城区属鄂城县。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鄂州市。
1984年2月设立鄂城区,为县级市辖区,下辖2乡(石山、新庙镇)、3个街道办事处(古楼街道、樊口、凤凰)。1987年10月,鄂州市撤销华容、长港、程潮、梁子湖区4个管理区建制,将原程潮区与鄂城区合并,原程潮区所属的沙窝乡、杨叶乡、花湖乡、汀祖镇、碧石渡镇、燕矶镇和原长港区的杜山乡划归鄂城区管辖,1987年11月又增设西山街道办事处。
1997年3月,领导体制变更,泽林镇、石山二镇及樊口、西山、古楼、凤凰四个街道办事处改由鄂州市直管。2001年末,鄂州市对乡镇行政区划进行适度调整,泽林镇回归鄂城区管辖。2004年6月长港管理区撤区建镇,划归鄂城区管辖。
截至2013年,鄂城区辖长港、杜山、泽林、碧石渡、汀祖、花湖、杨叶、燕矶、新庙镇9镇和沙窝1乡,另设花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截至2019年,鄂城区辖9镇1乡1个省级开发区,国土面积592.9平方公里,人口60万。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9年,鄂城区有60万人。其中:古楼街道108000人,凤凰街道人口87000人,樊口街道人口17115人,西山街道人口76977人,杜山镇人口27347人,新庙镇人口20297人,花湖镇镇28530人,杨叶镇人口26955人,碧石渡镇29933人,汀祖镇55882人,燕矶镇人口46864人,泽林镇61733人,长港镇17065人,窝乡33190人。
截止2020年12月,鄂城区共18.4万户,总人口51.2万人。
民族
2007年,全市有25个少数民族,计3687人。其中,土家族904人,回族529人,壮族470人,满族436人,苗族207人,蒙古族154人,瑶族139人,黎族130人,侗族123人,朝鲜族122人,彝族87人,高山族76人,锡伯族73人,白族67人,羌族48人,纳西族34人,藏族26人,维吾尔族20人,番族18人,水族15人,布依族15人,仫佬族族2人,毛南族1人,傈僳族1人,仡佬族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6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06年的2.46倍,年均增长19.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3.4亿元、36亿元、20.2亿元,较2006年增长60.7%、181.8%、191.1%;完成财政总收入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36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3.4倍、3.7倍,年均增长27.6%、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86亿元,年均增长51.8%。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全区三次产业比由2006年的29.50:45.95:24.55调整为2011年的20.2:50.7:29.1;服务业预计实现增加值11.5亿元,是2006年的3倍。
2020年,鄂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8.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9.2%,比前三季度收窄4.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59亿元,同比下降3.7%;第二产业增加值174.21亿元,同比下降17.4%;第三产业增加值274.99亿元,同比下降2.7%。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5.6:41.3:53.1调整为6.2:36.4:57.4。
2022年,鄂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1.33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税收收入12.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61元,同比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43元,同比增长7.9%。
2024年,鄂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0.2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68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25.63亿元,同比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369.97亿元,同比增长5.2%。三次产业的比重为5.5:35.8:58.7。
第一产业
2011年,鄂城区累计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各类惠农补贴资金9084万元,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4837口,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2.48万亩、总投资2.54亿元,完成石桥水库和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更新改造重点排涝抗旱泵站46座;全区水产、畜禽、蔬菜、林果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增加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72%,共建成种植业板块20万亩、畜禽养殖小区9个、水产片带17万亩。鄂城区政府先后扶持了信源麦面、广源米业、嘉禾粮油、永宏粮机等1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1家。
2022年,鄂城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19亿元,同比增长4.0%。新申报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2家合作社申报评定省级示范社。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国家级合作社1家、省市级合作社23家,新增有机食品5个。连片流转土地8.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0.6万亩,实现粮食产量1.42亿斤。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72亿元,同比增长4%。2024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6.89万亩,同比增长1.5%,总产量7.11万吨,同比增长0.4%;蔬菜播种面积12.22万亩,同比增长1.33%,产量38.91万吨,同比增长1.09%;水果产量2.03万吨,同比增长0.24%;油菜籽产量0.7万吨,同比增长3.3%;猪牛羊禽肉产量4.16万吨,同比增长85%;禽蛋产量1.32万吨,同比增长24%;水产品产量10.08万吨,同比增长4.5%;生猪出栏48.8万头,同比增长76%;生猪存栏26.34万头,同比增长56%。
第二产业
2022年,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8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私营企业增长8.7%,轻工业下降5.7%,重工业增长16.4%。全年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9%,增幅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0.6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12.8%,产品销售率为96.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1.92亿元,下降16.2%。
2024年,鄂城区规上工业产值完成615.47亿元,同比增长6.2%。全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高于全市5.6个百分点,排全市第1位。从行业看,在统的2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正增长,行业增长面84.62%,较上年提高27.48个百分点。2024年,全区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63.97亿元,同比增长10.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84.86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61.15亿元,同比增长28.89%。
第三产业
2005年,鄂城区从事第三产业的经营户达到19016户,从业人员5.6万人,其中,个体私营经营户2739户,从业人员1万人。
2022年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9.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78.30亿元,增长5.7%。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327.75亿元,增长1.9%;乡村实现零售额31.82亿元,增长1.8%。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3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占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比重为78.0%。
2024年,鄂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86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全区累计完成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72亿元,同比增长10.4%。从消费形式看,网络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1895.7万元,同比增长24.84%;线下实体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77434.9万元,同比增长11.68%。全区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32.91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进口总额23.95亿元,同比下降3.4%;出口总额8.96亿元,同比增长71.6%。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76.42亿元,同比增长9%;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15.49亿元,同比增长7.7%。
交通
鄂城区地处鄂东南城市群(鄂州市、黄石市、黄冈市、咸宁市)中心,武汉城市圈核心区。城区北枕长江黄金水道,西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70公里,京珠、泸蓉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106、316国道和武(汉)福(州)铁路穿境而过。
社会
教育
截至2011年,全市共有高等学校1所(鄂州大学),中等专业学校2所(鄂州中专、鄂州高新技术学校),普通中小学290所,特殊学校2所,公办幼儿园7所,民办幼儿园29所。全市在校学生151919人,其中小学生73769人,初中生41188人,高中生22357人,职业学校学生14605人。全市现有省级示范高中1所、省级示范初中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市级示范学校53所,省级最佳文明单位2个,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1所,中小学共获省以上各种集体荣誉280余项。全市中小学现有教职工9034人,其中:特级教师10人,享受国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的4人,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8人。
2024年,鄂城区改善66所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实现所有中小学教室空调全覆盖,整合小规模学校24所,关停小弱散幼儿园37所。
科技
2013年,全区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7个、专利87件,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7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26.03%,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
2024年,鄂城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62.86%。组织344家企业入驻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鄂州市专区,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入选省级科创瞪羚企业1家,新增入库报名高新技术企业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99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76件,依次同比增长24.38%、33.98%。
文化事业
2024年,鄂城区建成13个文旅项目。
医疗卫生
2024年,鄂城区医保参保扩面45万余人,新增婴幼儿托位2500个,提升29家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成10家标准化数智病理采样单元,142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旅游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鄂城区为湘鄂西片区、湘鄂赣片区。
环境保护
2024年,鄂城区拆除淘汰类无磁轭铝壳中频炉47台。整治问题企业56家。完成65个“五个一批”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完成鄂城钢铁、程潮铁矿超低排放改造。
基础设施
2024年,鄂城区完成农村户厕建改3425户,G316、G106国道沿线风貌提升,完成汀黄线、四峰山约30公里。农村地区新建76个5G基站,完成首批40个行政村充电桩建设及平台联调,42个寄递物流点提档升级。新建、改造提升农村公路32公里。
社会保障
2013年,全区提高了城乡低保水平和五保户供养标准,累计发放资金3900余万元,惠及群众近1.7万人。全区完善医疗、养老基本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申报发放大病医疗救助431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9%,发放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养老金2766万元、8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高龄津贴101万元。全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投资5651万元,开工建设公租房32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房250套。
2024年,鄂城区解决花湖21个小区1.89万户居民长达十余年天然气“同城不同价”问题。完成37个居民小区二次供水改造任务。升级改造蟠龙、樊口、明堂3家农贸市场。建成71个农村互助日间照料中心、45个城乡幸福食堂,完成280户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免除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落实300余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发放1194套残疾人康复辅具,完成71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旅游
自然景观
• 白雉山风景区
白雉山位于鄂州市以南约30里,地处鄂城区碧石渡镇南部,汀祖镇西部,由两条东西走向的山脉构成,形如巨弓,方圆50里。旧时为赣鄂通道,其主峰为芙蓉峰,海拔528米。白雉山主要景观有:望哥台、木鱼台、木头石、金龟石、绿球峰、狮子岭、摇窝石、龙果石、占雨石、修炼石、园仙石、鸟金石、金鸡石、八卦石、禅坐石、仙人打座石、合掌石等。
• 三山湖风景区
三山湖风景区位于鄂城区杜山镇三山村,三山湖风景区由三山新村和水上乐园两大部分组成。风景区主要景点有:湖兴亭、水月宫、吴氏宗祠等。
• 洋澜湖风景区
洋澜湖位于鄂城城南,故又称“南湖”。湖面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风景区现有面积580公顷,水面面积约占三分之二。
人文景观
麻羊
麻羊垴位于鄂城区沙窝乡和花湖镇交界地,东距黄石市市区10公里,西距鄂城城区15公里。景区内有15个林场,8座水库。
峒山招隐寺
峒山招隐寺位于鄂城区长港镇峒山东麓,始建于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40年)。民国以后,历经两废两修。该寺占地2000平方米,分正殿和辅殿两部分。
吴王城
吴王城,三国孙吴首都。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吴王城遗址在今鄂州市区百子一带(即古城路北段)。其城北临长江,南濒南湖,东倚虎头山(今重型机器厂内),西至口(吴王城护城河通长江口处,故名濠口,今新民街熊家巷处)。城呈长方形,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周长3公里。现存南城墙夯土城墙一段,长60米,宽10米,高4米。城墙外是护城河,现存一段,名为濠塘。1992年,吴王城被列为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怡亭铭摩崖石刻
怡亭铭摩崖石刻位于鄂州市城区滨江大道小北门外长江南岸江边,距离市中心约1公里。是一块东西长3.8米、南北宽3.3米的天然岩石,旧名观音崖,俗称猴子石。1988年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属于湘鄂赣片区、鄂豫皖片区。
2021年4月12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表扬为2020年“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先进县、市、区。
2021年12月,入选第三批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名单。
2023年,入选2023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4年11月19日,鄂城区入选“2024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61位。
鄂城概况.鄂城区人民政府.2024-11-14
2024年鄂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鄂城区人民政府.2025-09-08
鄂州.cctv.com.2021-05-14
数据发布.鄂城区人民政府.2024-03-29
2022年1-12月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鄂城区人民政府.2024-03-29
2022年鄂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鄂州市人民政府.2024-03-29
2022年鄂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鄂州市人民政府.2024-03-28
2024年鄂城区政府工作报告.鄂城区人民政府.2025-09-08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局.2020-07-06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扬2020年 “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先进单位的通报.湖北省政府.2021-05-14
名单公布!黄石一地入选!.今日头条.2022-02-16
国家级名单公示!甘肃3地拟入选.今日头条.2023-08-04
《中国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4》在京发布.央广网.2025-02-08